1 、生料栽培平菇,就是在主料拌好后就进行装袋、接种,然后进入发菌。生料栽培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成功:①原料必须新、杂菌相对量要少 ② PH 值要高 ③添加大量的杀菌剂 ④接入的菌种量要大 ⑤生产环境有较低的温度。
2 、发酵料栽培平菇,不仅能杀灭大多数的杂菌和虫害,而且还改变了栽培料的理化性状,使菌丝更快速、更茁壮的生长,保证了栽培生产的成功率!这也是国内使用最多的一种栽培平菇的方法。
3 、熟料栽培平菇,优点是原料广、成功率高、受季节性影响小,缺点是成本高、劳动力大、更需要有相关的灭菌、消毒、接种设备.但成功率高,产量高.适合反季节,工厂化,专业化栽培.
熟料栽培平菇的方法类同于制作三级种的过程,这里就不再赘述。下面着重介绍发酵料栽培平菇的方法。
1 、按上述配方和拌料要点先把栽培主料拌好,测好含水量,然后用粗一点的木棒向料堆中心多打一些洞,以利通气,再在料堆上覆盖草帘或塑料防止水份的大量流失。
2 、 2 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,根据季节、环境适当加入敌敌畏等杀虫药。翻堆一定要细致,要让料的里外、上下、干湿都混合均匀,再用木棒多打一些洞。以后每 2 天再翻一次堆,一共 6--7 天发酵完毕。
发酵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:①发酵过程中不需要额外再加水,有局部失水严重的可适当用水淋湿。②一定确保发酵过程中的通风换气。③料堆表面生成的一层白色小绒毛是放线菌,在翻堆时不用扔可均匀的拌入主料当中。④在发酵过程中料表面或表层浅处可能有绿色、褐色的杂菌,需及时清理。⑤栽培料发酵成功的标准:料显带微红的暗褐色,且里外均匀一致没有黄白色的夹心料,有较浓的发酵酒香味,用手握料富有弹性。料温不再持续升高。⑥发酵看似简单,但在这个过程中受地理、季节、环境等的影响都会改变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学变化过程,造成发酵结果的不同。栽培料没发透就接种,堆垛后料会继续发酵过程,造成菌袋急速升温以致烧死菌丝,或阻碍菌丝的正常生长速度,使主料酸化,给杂菌以生长的时机和环境。如果发酵料“过火”再接种,造成主料中营养的损失,致使菌棒出菇后劲不足。不过从栽培成功率的角度看,宁可“过火”不能“缺火”。
3 。装袋接种:
准备工作 ----- 事先把购买的低压聚乙烯筒料,截成 22 —— 25 × 45 厘米规格的菌袋,然后用订书器将菌袋的一头订紧。再把要盛放菌种的工具用浓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,然后将优质的三级菌种掰成大枣大小的块,备用。
装袋前,把发酵好的栽培主料散开,铺成薄薄的一层,待料温降到 30 度以下就可装袋接种了。先将聚乙烯筒袋没扎口的一端向另一端转起,以利于工作,然后放入一层主料,并用手按压紧实,再放入三级菌种,接着一层料一层菌种,装至满袋扎好袋口,再打开菌袋的另一头放入菌种,重新扎口。建议每个菌袋装成 4 层菌种 3 层料,或 5 层菌种 4 层料,两端要多放一些菌种,放入中间层的菌种要放在塑料袋的周围,放在料的中心由于缺氧或温度高会烧死菌种。装好菌袋后,用二寸铁钉在每一层放菌种的地方扎 7--8 个小眼,利于通氧促进菌丝的快速定植生长。扎口方法可采用订书器封口,速度快,通气性好.
4 。发菌
菌袋装完后就进入了发菌阶段,发菌阶段的要点如下:
①控温。由于栽培料在翻堆、降温、装袋的过程中充分与空气接触,在装完料后的 4---15 天里还会产生高温,所以应根据当时的季节、温度,合理安排菌包的堆垛高度。在生长过程中。料温会高于室温 3---5 度,所以室温最佳应控制在 20--25 度之间。如果料温超过 35 度,菌丝将会受到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。所以严格的说料温达到 30 度就必须倒垛通风。②控湿。高温高湿易引发杂菌污染,在培养菌丝阶段,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不超过 65% 。③通氧。如果发现菌丝即使在倒垛后还不能正常生长,这时就要用铁钉在菌丝生长边缘内 1 厘米处扎眼,以供给充足的氧气。④杀虫、及时清理有污染的菌袋。
菌袋经过 22--30 天的培养就可长满,再巩固 5--7 天就进入了出菇阶段。
平菇的出菇模式有很多种,这里着重介绍一下覆土出菇法。